close
小時候,課本上教我們,要「選賢與能」。大家都知道,這是要我們「選舉賢能」的意思(與是舉的假借字)。因此,選舉其實很簡單,就是選個好人。如果你不知道誰是好人,至少選個你認為比較好的人。但是,實際情況好像不是這樣。民調會告訴你某某人的支持率有多少,如果明天就投票誰會當選,民眾認為誰最可能當選….競選口號就更複雜:棄黃保陳就算了,還有什麼尊王保馬…

我覺得很奇怪耶!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呢?事情的本質是:選一個你認為好的人,就這麼簡單,何必想這麼多?你覺得王建瑄人品好,就不要「尊」他而去「保」馬英九;欣賞宋楚瑜,就不要怕他選不上而去投連戰-你不投他,他怎麼會上呢?

這兩天李敖參選搞得天下大亂,也為原本無聊的政治新聞添了不少趣味。雖然我不在台灣,但我看到報上說李敖很滿意他的支持度:參選第一天就有百分之一,已和許信良差不多。這不禁令我想到:有不少人說許信良是個有理想的政治家,但支持率始終上不來。原因除了專家們說的「派系」「人氣」等因素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很多人怕他選不上,所以支持陳水扁。這和前面提的尊王保馬差不多。或許這樣的投票方式,可以選出一個大部份人還可以接受的人,但卻不能反映真正的民意。

選舉結果除了決定誰當道誰下台之外,更可以反映民心好惡。如果人人都很單純地投自己想投的人一票,而不是以媒體、民調、人氣等等為依歸的話,選舉結果將更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民意。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幾乎沒有人說王建瑄不好,但因為「覺得他選不上」而將票投給馬英九者卻大有人在。結果,馬先生當選了,但他得票中也許有相當一部份原本不屬於他,使他和國民黨難以真正瞭解選民動向,還以為真有那麼高的支持率,他的政見或風格也無法做出應有的修正;王先生落選了,他也許會覺得灰心喪志,或是政見、理念有問題;但事實上他的支持度並沒有那麼低….。久而久之,才德自然會被財勢和權謀取而代之,只因為你「選不選得上」比你「好不好」更重要,而金錢、謀略與人脈又比起道德才幹來得具體得多!

當然,不可否認,政治是權力與謀略的角力戰。但我覺得那些權謀是政治人物的事,選民應該做的,就是把票投給心目中真正適合的人,如此才能精確地反映民意,讓勝者戒慎恐懼,敗者心服口服。或許你也會拿台北市長選舉來反駁我:照你這樣投法,當初陳水扁應該就會當選了,但他的立場和馬、王兩位相去甚遠…的確,照我的說法來投票,也許無法確保你的「次要選擇」,但是我覺得更為公道。因為:

如果陳水扁因此當選,不就表示三人中他的支持率最高嗎?那他本來就應該當選。

再說,我相信以台灣的民主成熟度,應該沒有什麼是非誰或是非哪個黨不可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陳唐山….這些「非傳統執政黨」人士在任期間,轄區的百姓也沒死光呀!甚至有些政績還比前任或他黨更好!我並非鼓吹改朝換代,也不是認為「換人做做看」理論100%正確,而是覺得「大家覺得該換就換」,就算因此付出代價,也是多數人的選擇。

這是我心目中「返樸歸真」的民主真諦。(8/20/1999)

 

**本文以兩次選舉實況為例,以使文章生動,不代表本人政治立場。(事實上我也沒法回去投票,真無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