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上台之後,每逢出現新聞話題(未必是重大事件)時,外界都會攻擊馬政府無能,「無法在第一時間明快處置」。
的確,很多緊急事故好比說救災的確需要明快,但有更多事情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拿最近沸沸揚揚的郭冠英(范蘭欽)事件來說好了,從民進黨立委揭發此事開始,新聞局長、行政院長乃至於總統都被窮追猛打,將整個事件無線上綱,好像是政府蓄意培養並且窩藏了一個千夫所指的要犯一般。
一開始外界只知道,有個叫范蘭欽的寫了些文章,裡面用了諸如「高級外省人」、「台巴子」、「鬼島」等帶有族群偏見的用語,而此人很可能是駐外官員;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郭冠英的真實身分以及過去所寫的文章逐漸為人所知,郭冠英文章的主題與意涵也開始有人討論,正反輿論也開始浮現,當局也將原本的停職處分改為撤職。
對於郭冠英的言行以及新聞局所做的處置,乃至於此案引發的言論自由與公務人員行政倫理等議題,在此不予討論。藉由本案為例,我想說的是:許多事情原本就需要時間來沉澱、思考,而不是搶在所謂的「第一時間」做決定。尤其是這類政治意涵大過實質影響的事情,更應該等相關事實、證據充分浮現之後,再做關鍵決定。在此之前先做暫時性的處理,好比說停職、調職等等,避免事態擴大,我認為是適當的。這無關領導人的魄力或政府威信,而是謹慎與負責精神的展現。
雖然現在已經是民主社會,但我們還是會有一種不切實際的期盼,認為領導人應該是天縱英明的。閣揆也好首長也好,就像身懷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隨時先斬後奏,手起刀落而人心大快。但這種期盼卻是不切實際的。正因為我們所處的是民主法治社會,我們處理事情就更應該深思熟慮,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之後,謀定而後動。當下砍人爽則爽矣,事後引起的糾紛恐怕遠大於當下的快感。武俠小說或連續劇中太多英雄俠客殺錯人悔恨終身的情節,相信我們也都不陌生。
下次除非是緊急事故,否則像類似郭冠英事件,或者諸如金融政策、消費券、教材提綱、營養午餐等影響深遠,但不是那麼急如星火,晚兩天就會死人的事情,就請大家給政府首長多一點時間去思考、去規劃、去蒐集各方意見、衡量利弊得失,而不是一味地批評謾罵,逼迫他們如同宣誓效忠一般當場草率承諾。畢竟他們一念之間,影響的可能是我們全體國民的長遠利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