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Facebook跟一位以前電視台新聞部同事聊到日前喧騰一時的521世界末日預言。她看到了CNN的報導,說根據聯邦國稅局的稅務資料,顯示預言末日的Harold Camping領導的Family Radio廣播電台,在過去五年籌到了八千萬美元募款,對於有那麼多人被騙表示感嘆。

然而我想到的卻是另一方面。

「數字會說話」是媒體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人們也堅定不移地相信,只要統計數字正確,事實就明擺在眼前。然而事情真的是如此嗎?

很不幸地我必須要說:數字代表真相,但真相能否浮出水面,卻要看解讀的人。若是解讀方式錯誤,數字不但無益於說出真相,反而容易誤導大眾,甚至成為有心人操弄的工具。

我們經常在媒體報導中看到一些複雜的研究統計數據,好比說失業率、新屋開工率、人口分佈變化、車輛撞擊測試、特定年齡層癌症罹患率... 但是在這些數據被報導的同時,我們也往往看到引用同樣數據、報告的新聞報導,呈現出的卻是南轅北轍的解讀。

當然我們都知道,依據不同的理論,從不同的切入點,強調的東西往往就會不一樣。例如說美國最近公布的新車銷售情況就顯示,每加侖汽油可以跑接近四十英哩的省油小車Ford Focus和Hyundai Elantra銷售大增。基於同一份報告,有的報導說美國人在經濟衰退與油價大漲之下終於開始換小車省錢;有的說美國與韓國車廠產品品質已經追上日本,更有人分析市場供需狀況,推論出日本汽車業在311地震海嘯重創下產能大減,導致美國市場被搶去不少。

這些報導的面向與結論都是從同一個統計資料出來的,但是看到的卻是不同的內涵,正顯示出數字本身是中性的,如何解讀完全是看引述報導者對問題了解的層面、程度與其想要表達的是哪方面。想要寫篇環保新聞的,可能就從美國人開始有節能減碳意識開始講;對產業供應鏈有興趣的,就著重日本汽車產業鏈受創減產造成供需失調;甚至若想宣揚國族主義的話,洋洋灑灑報導一篇韓國汽車工業突飛猛進擊敗日本,在市場上揚眉吐氣也未嘗不可(而且也未嘗不對)。

也就是說,表面上看來的是同一件事,但背後所隱藏的意義可能很複雜;而我們接觸這樣的媒體報導時,就要特別留意對方如何解讀。尤其是現代媒體為了搶點閱、收視、閱讀、收聽率,經常以譁眾取寵的方式來搧風點火,不但沒有夠深夠廣的全面分析,甚至還刻意誤導閱聽人、打擊或吹捧事主。就算不是蓄意誤導,大部分媒體工作者在時間壓力、版面限制與鮮活生動的要求下,也往往無法顧及表象背後的意義,只能簡單講些自己目前所了解的,以及可能符合閱聽人刻板印象的內容,以投長官與顧客之所好。

回到最初的話題。在聊天的過程中,我除了稍顯囉嗦地跟同事分享了我對這家預言末日電台的了解(我在那裡兼職將近十年)之外,也間接提到了媒體報導的疏漏之處。沒有錯,Family Radio的報稅資料可能顯示,過去五年間這家非營利機構獲得全球聽眾八千萬美元的捐款;然而這並不代表那些人都是被預言所惑的無知愚民。我這樣說的原因在於:

- Family Radio的節目很多,Harold Camping鼓吹世界末日主要只在他自己的Open Forum節目裡;儘管後期相關宣傳廣告與單元增加了,但是仍有許多聖經講解、聖樂播放、小品分享、回覆聽眾來函等節目不帶迷信色彩且廣受歡迎的;該電台也免費提供各種文字的聖經與函授課程資料贈送來函來電索取的聽友。

- 有些非營利機構會根據工作項目開設不同專戶,讓捐款者指明項目專款專用。好比說捐款給紅十字會或者世界展望會時,就可以註明是捐給海地、給日本、給非洲饑民、給愛滋病童... 他們收到後就會按照捐款者的希望,將捐款撥入相關帳戶;若沒有註明者則視為普通捐款,列入機構常費統籌運用。但是像Family Radio這類機構則沒有這樣的規劃,所有聽眾捐款直接列入機構收入,統一支出於電台運作。

也就是說,捐款者未必是認同末日預言,而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是支持該台的其他工作項目,或是長期捐款贊助者本著習慣與情感(這家電台已經五十年了!)繼續贊助而已;但是報導的媒體工作者未必曉得這背後的種種,就是直覺地把聽眾捐款與相信預言畫上等號;更惡劣的可能明明知道但卻刻意忽略,以誇大手法將迷信與捐款聯繫起來,然後加上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觀眾。

所以,當我們作為閱聽人時,務必要仔細思考報導背後可能隱含的意義;若身為媒體工作者,在看到某些看似簡單的數據統計或報導分析時,更要仔細研究、多方打聽,增加自己對相關議題認識的廣度與深度,千萬不能見獵心喜,以直覺反應大作文章,以免誤導大眾,甚至賠上自己的聲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