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一則新聞:旅德華裔聲樂家王典勇奪新加坡國際聲樂大賽冠軍。

愣了一下。王典?旅德?聲樂家?

約莫廿年了吧。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合唱團的蘇慶俊老師找了我、萬爺跟文志學長,去參加台北愛樂基金會的輕歌劇表演訓練。那時愛樂的杜黑老師想成立一個青年歌劇團(註一),但是當時還沒班底,因此找了幾位聲樂老師,以及音樂系的學生,籌劃演出這部當年由英國人所作,描述(他們想像中的)日本的喜歌劇The Mikado。杜老師用的是新加坡翻譯的版本叫做「密卡多」,他再與蘇老師把場景改成中國;由於內容是描述一個已經訂親的逃家王子微服流落鄉間,愛上一個姑娘,私定了終身之類的亂點鴛鴦譜故事,因此參考了傳統民間故事「花田錯」,將劇名稱為「花田,又錯!」。

那時的劇團合唱部分,也就是演出旁邊的路人甲、大臣乙之類的合唱團團員,除了幾位音樂系學生之外,也有些是從幾所大學合唱團找的。像我們三個就是淡江合唱團的;而王典呢,則是世新合唱團的團員。

當時只知道他很有喜感,因為是五專生,年紀在我們當中最小,男高音音色很好;但卻不知他對音樂的喜好程度。時隔多年,曾聽說他後來考插大去唸音樂系,後來出了國,其後就渺無音訊了。

前陣子偶然上網搜尋,也只看到一兩段視頻,大概是他朋友拍的或是自拍的搞笑版唱小毛驢,還有跑去武昌街相機店退相機之類的東西(倒很符合他的搞笑風格)。怎麼突然就變成偉大聲樂家了呢?

趕快再上網找找。這回看到了相關報導。



這麼戲劇性的題材,又是老友與有榮焉,怎可隨便放過?剛好那陣子兩位搭檔的主持美眉休假,原本她們負責的單元時間就空了下來。於是我就上Facebook,透過跟愛樂連繫密切的弘哲學長幫我找到了王聲樂家典。王典很豪爽地接受了採訪邀約。

問題是:他人在德國。我們海外華人電台克勤克儉,上面是否同意我打越洋電話到德國專訪是問題之一;我在電台是兼職每天只上四小時班,能否配合德國時間跟他通話錄音是其二。於是我問了同事,跑去買了個簡單的電話錄音轉接設備,想說在家裡錄好拿去電台放算了。

結果測試時好端端的,接通電話之後卻一堆奇怪的雜音。那天採訪是沒作成,但跟王典卻聊得開懷。他的故事不但傳奇,加上他又極其善於講故事,所以非常引人入勝。

下定了決心。不管了!一定要作成這採訪!就用現場連線吧!(註二)

這段訪談進行的時間比預期的長,我個人也覺得非常值得。請按這裡收聽。(剛開始一小段錄音就是上面那則公視報導的摘錄)

後來王典在雙十國慶應邀返國擔任國歌領唱嘉賓,但是不出所料,媒體焦點多半集中在另外兩位來賓:白嘉莉和王芷蕾身上,尤其是白嘉莉,因為嫁給富商,所以從化妝到服飾到珠寶等等等等被報導得鉅細靡遺,相對地咱們「台灣之光」王聲樂家典先生,在電視新聞當中出現的畫面,大概都不超過幾秒鐘。

平面媒體稍微好一點,還有單獨報導他的文章,好比說這篇就是。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孤狗一下。

王典當然也知道國內對於聲樂是何等的不重視,因此當我告訴他:現在我知道你為什麼說回台灣之後要去賣麵線了,賣麵線的確比當聲樂家有搞頭時,他欣然同意...


註一 當年是在台北的太平洋Sogo百貨樓上的文化會館演出六場,票房相當不錯,但是後來的招生並不順利;多年後聽說愛樂終於成立了劇團,且有不錯的成績,只是當初我們這段歷史並沒有被愛樂基金會收錄在他們的網站上。

註二 我們電台為了怕有員工利用公司電話打私人越洋長途,若是錄音室的電話有異常的通話紀錄,相關部門會查問,十分麻煩;尤其像德國法蘭克福這種一般華人少打的地區更容易引人注意。雖然我的確是要採訪,然而多數媒體對於這種藝文消息都不很重視,上面會不會有意見很難說;但是直播室若是在節目播出時間的話擺明不會是私人電話,因此相關單位對帳單不太會過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