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製作廣播節目的可能需要,我上博客來書店緊急買了幾本財經相關書籍快遞寄到美國來。訂單確認時卻發現多了一本贈書。

 

由於是贈書,當時也沒放在心上;等到郵包來了,當然也是先看原本要買的書,直到某天睡前隨手將它拾起翻閱,才深深被它所吸引。

這本書的全名是《台灣,請聽我說─壓抑的、裂變的、再生的六十年》,是由一位五年級後段班的作者,採訪整理了十七位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寫下他們對於台灣成長的故事與看法。除了少數幾位談的是以經貿等社會議題為主以外,其他人碰觸的,多半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跟族群有關的故事。

這些人或自己的父祖輩,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理應有著不同的「立場」;但從他們的言語和生命歷程卻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希望真正超越族群紛爭,促成真正的融合與進步。孫越、紀政、胡德夫、林懷民、陳芳明、朱天心、鈕承澤、吳念真... 這些平時不搭軋的各界人士,分別有著難以想像的故事,但是對於台灣的紛擾現狀同感憂心,對台灣的熱愛與盼望更別無二致。

若有機會的話,真誠推薦大家去讀此書。


以下是博客來書店對此書與作者的介紹

 

二○○九年,國府遷台整整一甲子。這六十年,我們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看到台灣由壓抑、逐漸裂變、轉型,徬徨於道途,追尋著出路。

  六十年,有太多可以記述,也有太多可以遺忘,不管記憶或忘卻,歷史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在這條時間長河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有故事。差別只在有些故事緩淡如小溪,有些故事波濤洶湧如巨流河。

  於是,我們邀請了十七位不同領域、不同世代,文化成長背景迥異的當代台灣人物,細細訴說他們獨特的生命之河。他們是季季、胡乃元、黃文雄、陳若曦、孫越、蔣勳、紀政、胡德夫、鄭崇華、星雲大師、林懷民、陳芳明、施振榮、朱天心、鈕承澤、顧玉玲、吳念真等。他們就像十七把歷史的「探照燈」,在深淺不一的焦聚中,呈現原本我們在黑暗中可能錯失的風景。

  九份深山長大的吳念真,悲憫於老兵遭遇,寫出台灣新電影一頁風景;眷村長大的作家朱天心的第一母語其實是客家話,還可以公開演講;美學大師蔣勳小時候在同安人為主的大龍峒長大,在媽媽引領下,向台灣鄰居學做油麵、年糕,本省習俗...,這些,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經驗過的情節。

  六十年來,不同背景族裔的交往、理解,乃至通婚,形成密如蛛網的血緣網路,看似「錯亂」的台灣文化,卻是台灣之所以為台灣,台灣文化之所以豐富迷人的厚實基礎。

  這本書的人物,許多曾被時代的風暴襲捲,卻未因此滅頂。表面上,他們的「差異性」很明顯;往底層挖,他們的「共通性」更可貴─這十七個人,從不放棄以個人的微薄力量,在不同舞台、不同角落,為台灣奮身投入!因著他們,台灣歷史或許小小改變了方向,或許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本書,獻給共同生活在這裡的「我們」。

作者簡介

吳錦勳

  五年級末段班學生,成長於桃園鄉下,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退伍後,從事新聞工作十年。2007年以《今周刊》之「翻山越嶺,一堂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課」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之【卓越專題特寫獎】;2008年以《商業周刊》專題報導「一家公司,幹掉一個王國」獲吳舜文新聞獎【深度報導獎】。現職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主筆。他對寫作的信念得自卡爾唯諾的看法,「用細如粉末的文字,重構這個世界的物理本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