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早上九點,我去參加由角聲癌症關懷事工龔振成主任主講的癌症關懷講座。

今年年初,一位教會弟兄的母親因癌症去世,之前我有機會跟教會幾位同工去探訪,雖然藉著詩歌讓病患與家屬得到安慰,但覺得自己能著力的並不多;沒多久,另一位朋友母親的胃癌病情急轉直下,我也盡己所能提供關懷、禱告與協助。但是一直到她母親去世,我能提供的著實有限,遺憾之餘,也深深感受到自己對這方面了解的缺乏。

因此這次教會宣佈邀請龔主任來開講座之後,我立刻就報了名。

坦白講,參加這類活動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能夠對於癌症、病患與家屬的種種多方了解,並且學習一些溝通與關懷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另一方面卻也希望永遠不需要用到這些。然而這希望卻不太可能達到。龔弟兄就告訴我:「這不太可能。根據統計,現在美國有二分之一的男性,三分之一的女性在有生之年會得癌症。」

癌症目前是全美國第二大,亞洲第一大死因(美國人死亡首因是心腦血管疾病),2009年至今美國有1,479, 350個癌症個案,死亡人數為562, 340人。自己以及周遭親友相繼步入中老年,以後碰到這類情況的機會的確可能會增加。

在當天長達八小時的講座當中,曾陪伴妻子抗癌十一年,後來投身於癌症關懷工作的龔弟兄以他親身經驗,為我們介紹了關於癌症的正確觀念、病友與家屬的情緒反應、想法與生活上可能遭遇的困難和需求,以及我們身為關懷同工應該有的屬靈觀念、同理心、溝通技巧與提供協助的項目和限制,並且帶領我們做了一些簡單的分組練習。而教會中曾經有抗癌經驗的與會者(出乎我意料的多!)也踴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經驗,令我獲益良多。

在此簡單歸納當天所談的要點如下:

一 關於癌症本身、病友與家屬

1. 癌症不完全是絕症,早期發現治癒或控制機會並不小(美國有820萬人曾是癌症患者,存活五年以上者佔60%);癌症不是傳染病,家人親友無須害怕接近病友。

2. 癌症可能跟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也可能跟遺傳有關,但均非絕對。患者無須因為罹患癌症而感到羞恥或罪過,或者隱瞞不欲人知。

3. 抗癌不只是患者本身的事情,更是全家人乃至於周遭親友的事;抗癌多半也不是一時的事情,而是長期抗戰。因此病友和家屬需要的不只是一時的關懷,更需要長期的協助。

4. 統計數字只是要幫助我們了解相關癌症,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自己的情況跟其他病人的情況也沒有關聯,因此不要將統計數字硬套在自己身上,天天想著自己是屬於那百分之幾治癒的,或是百分之幾亡故的。

5. 疼痛也是一樣,每個人的疼痛程度與忍受程度都不同,不能說這個病人不太痛,同樣癌症的另一人就一定不痛;另外不要強忍疼痛,怕止痛藥上癮,因為現在的疼痛控制醫學相當不錯,強忍疼痛沒有必要,會影響生活與醫療。

二 關於癌症關懷事工

1. 應該以「注重過程」,「以神為中心」的觀念來從事,而非以「達到目的」或「以自我為中心」的關懷方式從事。「達到目的」是自我本位,以積極甚至侵犯性的態度來介入,覺得有責任改變對方,為對方解決問題,而忽略對方感受與需要。而「注重過程」簡單講就是了解對方的需要,尊重對方的感受;「以神為中心」是指知道主權在於神,我們只是神的器皿、工具。

2. 要有同理心,關懷探訪時以聆聽為主,專注的傾聽會讓病友感到安慰與尊重,而適時提出簡單的反問,以確定沒有誤解對方意思的技巧也很重要。這不但可以幫助關懷探訪同工掌握病友的狀況與需求,更可幫助病友與家屬找出自己的需要。

3. 訪談勸慰時要非常注意遣辭用字。病友與家屬遭遇巨大打擊與挫折,內心的惶恐與傷痛不是我們可以真正理解的,即便有類似經驗的「過來人」也一樣,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同。有些我們平常覺得很自然的話語,卻可能會造成對方傷害,要非常小心注意。基本上應該以正面方式回應,肯定對方的感受,而不要急著要表示自己都知道,急著要用自己的話(或聖經的話)去安慰人、教導人甚至責備人。

4. 以協談諮商的角度鼓勵病友多說,從而幫助他們在過程中釐清自己的問題,並且提供適當的參考資訊讓病友與家屬自己做適當判斷與決定,或者尋求適當資源,而不是以教導者身份直接提供答案,或者以幫助者身份立刻允諾予以協助。

5. 安排具體協助時,盡可能讓病友與家屬知道抗癌是全家人的事情,是大家的責任,應該先安排動用家庭所能提供的資源,實在不足才尋求外援,而不是把責任丟給社福機構或是教會。安排具體援助時也應先引導家屬尋求諸如社區、政府福利等公共資源,實在不行才動用本身的同工。因為抗癌是長期的事,且往往愈到後期需要的資源愈多。這不是自私或冷血,而是要提醒家屬盡自己當盡的責任,同時避免關懷同工burn out。

6. 關懷事工有其界線,除了前述的資源安排與投入程度之外,某些應該避免的情況與項目也要避免。這不單是保護同工免於法律責任,更是保護病友避免在意外狀況下受到傷害。


三 關於基督徒的癌症關懷事工

1. 如前所述,關懷工作應該是沒有目的的,僅僅秉持單純的愛心。如果有所求,就很容易在關懷協助時產生偏差。這包括傳福音在內。我們都很希望能夠幫助病友與家屬認識基督,從神那裡得著力量與安慰,但這只能禱告求神安排帶領,千萬不要刻意、不要勉強。若病友或家屬有其他信仰應該尊重,並且以同樣的愛心來關懷協助,而不可有任何差別。

2. 最好提早到達,先在車裡面禱告,求神為我們預備;離開病友家(或者訪談地點)後也禱告,把一切重擔卸給神,不要把壓力與愁苦帶回家,加到自己的身上。

3. 要小心避免錯誤地,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經文,或者用看似勸勉,實則(潛在)帶有壓力或者令人感覺不愉快,覺得我們不能體會他們痛苦的話語。好比說很多基督徒喜歡安慰人說:「聖經說:神不會給你超過你所能擔當的」;但是實際上,這段經文(哥林多前書10:13)是在講神不會加給我們無法承受的試探,而不是講困難或是病痛;此外也要避免說「只要有信心神必會醫治」,因為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彷彿是說醫治的主權在於人不在神,且病患今天落入此光景是因為他的信心不夠。

4. 以基督的愛心來從事,將盼望帶給對方,把結果交託給神,不必因為協助的病友抗癌失敗而自責。

5. 要了解自己靈性的光景,自己跟主耶穌要有良好的關係,否則到了一個地步,很可能沒有東西可以帶給別人,甚至挑戰自己的信仰。「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6. 屬靈狀況要良好,要有好的預備,有能力把握適當機會跟人分享得救見證與基要真理(例如三福、屬靈四律等,至少要熟悉一套)。

7. 幫助病人從神得盼望-不要把自己變成關懷對象唯一的倚靠,而要設法讓對方倚靠神。

8. 為癌友代禱時要注意,代禱是代求,將他們的感受與願望告訴神,而不是操縱神。先問對方想告訴神甚麼,想向神求甚麼,給對方參與禱告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禱告時要誠懇地為對方代求,而不是利用機會講道給人聽!

9. 對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結果,要相信神的計畫是最好的。

10. 三個重要觀念:真正的希望是從神而來、相信耶穌與你一同去關懷、你是神表達祂愛的管道。「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其他還有許多要點這裡沒記下來,例如如何組成事奉團隊等等;另外也有許多來自美國癌症協會等正式機構的書面參考資料。而這次講座給我最大的提醒,就是我們只是神的器皿,要讓神來掌權,以謙卑的心來關懷對方,尊重對方的感受與需要,而不是將自己的知識、判斷、想法甚至福音強加在對方身上;此外也要在靈裡預備好,與神保持好的關係,這樣才能靠主傳福音做見證,靠主得力量除去重擔。

以上這些關於個人特質與屬靈光景真的很重要,因為這不僅是內在的東西,從外表就看得出來。主講的事工主任龔弟兄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柔和謙卑的人,儘管他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但是從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來自經驗與知識的傲慢,或者因為長年從事相關工作而養成的所謂專業人士氣息。他不是一個口若懸河的人,但卻散發出來自神的誠懇與真心。

很感謝神帶領這麼好的弟兄來我們教會,並且我有機會參加這次講座(一整個講座八小時下來就好像上班一樣,況且還是週末呢-坦白講中間有兩次下課休息時我都想打退堂鼓先溜)。當然我還是希望不要有機會運用到這些,但是仍求神讓我能夠接受裝備,隨時預備以謙卑的心靠神去幫助需要的人,將神的愛心活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