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回應聯合新聞網城邦論壇一篇講簡體字的文章。既然寫了不少,乾脆自己這裡也貼一下。

華人有個通病,就是喜歡爭個是非勝負,非黑即白。其實事情原本就會有正反兩面,看你如何客觀地去認識它。

簡化字(這是中國大陸正式用法)的推行最初目的確實是掃(文)盲。事實上,國民政府也曾在大陸推行過簡化,甚至到政府遷台之初還推動;只是後來大陸一推簡化字,國民政府就連忙停止了。

簡化的原則有好幾種,簡單講,有些是直接借用古體字或者草書、行書等筆劃較少的字,或者民間習慣的俗寫字;有些是將同音字合併共用(像許多人常講到,甚至當成笑話說的「干」與「幹」),有些是按照文意自創,如「憂」寫成「忧」(右邊是聲符左邊是意思),也有些是直接把部首偏旁簡化,從而使得該部首所有的字都簡化了。當然也有些是完全新造的字。這其中有些簡化很方便,有些卻會造成混淆,或者使字的源流難以查考,因為部首或造字原則變了。

中共其實推出過兩批簡化字,現在大家常見的都是1950年代推出的第一批;第二批是1977年推的,俗稱「二簡」,因為簡得實在有些離譜,所以在各界反對下廢止了。

個人認為,簡化字的確對於掃除文盲有其貢獻,有些簡化其實也不像許多朋友所抨擊的是亂來,反而是回頭去把以前因為轉注而新造的字合併,或者用比劃較少的古體字;然而有不少造成混淆誤用,且在字形源流、部首歸類方面造成困難,也是不爭的事實。我曾參加過一些中國大陸學者出席的漢語講座,也曾修過大陸研究所的華語文課程,他們的學者其實也很重視這個問題,一般來說也能持平地分析其優劣。

中國人口多、影響力大,是不爭的事實。我覺得關心繁簡字的朋友,不分兩岸,都應該客觀地來討論,尤其是學界,應該逐一檢視簡化字(其實第一批簡化字只有2235個常用字,研究討論起來並不是太困難),看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改良甚至改回繁體字。畢竟簡體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已經造成了,光是口水戰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